钱塘第一井
钱塘第一井,又名大井、寒泉、吴山井。据《梦梁录》记载:“吴山北大井曰吴山井,盖此井系吴越王时韶国师始开,为钱塘第一井。山脉融液,泉源所钟,不杂江湖之水,遇旱不涸。”井口初凿时周四丈,规模甚巨,井口无盖,称“吴山第一泉”。南宋高宗绍兴年间,因井口无盖,常有人落井溺亡,太尉董德之用大木石板盖住井口,改为六眼井,井口只能下水桶。理宗淳祐七年(1247),杭城大旱,城中诸井竭,唯此井不涸,官员上奏立祠以旌异,覆亭其上,即所谓龙王祠也。明太祖洪武五年(1372),参政徐立本在井旁立石表,刻“吴山第一泉”五字。宪宗成化十年(1474),亭遭焚毁,井亦为瓦砾所填。孝宗弘治年间,井眼之木石俱坏,参政周木予以整修,改为五眼井。
大井巷22号大门朝南,天井内为水泥地坪。周围为走马楼形式的二层木构建筑,一层西侧为入口通廊。现井圈为水泥所筑,高32厘米,内径34厘米,呈六边形,井圈南北面都竖刻“古大井”三字。井深约4米,井壁用条石菱角式砌筑,静止水位为1.8米。在大门东侧墙上还嵌有一块“古大井墙界”碑,石质为青石,高1.43米,宽0.58米。
钱塘第一井是吴越国时期水利建设的重要实物见证,是杭州现存古井中的佼佼者。井水清且甘,“不杂江湖之味,泓深莹洁”,明成化《杭州府志》中将其与虎跑泉、龙井、玉泉、郭婆井合称为“杭州之圣水”。此井虽然位于杭州市城区人口稠密地带,易受到污染,但由于它涌水量大,自净能力强,至今仍然保持良好的水质。大井巷因钱塘第一井(又名大井)而得名,因而该井也已成为这一地区的地理标志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