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文保导览

龙门塔(含余四山墓)

第五批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

龙门塔位于龙门自然村龙耳山麓。为六面七层砖塔,塔刹已毁,残高27米,塔身筑有飞檐、腰檐以菱角牙子叠涩出挑。塔基为条石砌筑,上为砖刻须弥座。一至三层为五叠行,四至六层为四叠行,七层为三叠行。塔基条石高0.45米,上为砖刻须弥座,座高0.70米。塔门拱形,宽0.86米,高2.28米,厚1.74米,门上额书“南海蓬壶”四字。塔门朝向为南偏东25度。门前20米处有石阶而下。踏道位于内外墙之间,盘旋而上,宽0.64米,可直达塔顶。

 

塔的各个层面均有拱券窗。拱券窗有全封闭,半封闭和全开三种形状,二层拱券窗上横额书“天光云影”四字,第三层拱券窗上横额已无从辨认,其他各层拱券窗均无横额。全开拱券窗在各层回廊外墙一边,全封闭拱券窗在各层壁龛处(各层均有一个壁龛,大小如拱券窗),半封闭拱券窗在各层踏道中部。

 

龙门塔建筑年代无从详考,传说为余四山在世时所建。一次,余四山回乡探亲,见家乡的龙耳山重峦叠嶂,风景宜人,想到自己将来得有个归宿,因此动了“自营寿域”念头。他在龙耳山下选中这块负阴抱阳,背山面水的墓地。墓址后面有主峰来龙,左右有次峰护卫,山上林木葱郁;前面有弯曲的溪水常流,对面还有一个对景案山。墓前再开一座月牙形池塘,如此“气穴”正好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,地势平坦而又具有一定的坡度,不愧为风水宝地。坟墓建好后,他仍感美中不足,缺少高耸的气势,于是就在墓后的龙耳山坡建造了此塔,为他的坟墓增加雄伟气势。据此推断,龙门塔及余四山墓的建筑年代应在明隆庆至万历年间。

 

余四山墓位于龙门塔西南约100米,系余四山与妻郑氏、马氏的合葬墓。墓门仿楼阁式石结构,五间,重檐歇山顶,檐口雕成筒板瓦状,柱头上有象鼻昂斗拱。高度由明间向次间、稍间依次递减,明次间各有墓碑。墓前有石马、石虎、石羊各一对,依次对称排列。虽历经风雨,仍较好地保存了原貌。据遂安《萝蔓余氏族谱》(光绪二十六年编)载:“明侍御四山余公讳乾贞,字秉智,梅谷公之季子也。”公生嘉靖癸巳年(1533)三月二十四日,卒于万历已亥(1599)三月初五日,享年67岁。墓门通面宽7.50米,明间面宽1.64米,高2.60米,次间面宽1.12米,高2.00米,明次间进深0.95米,稍间面宽1.38米。石柱6根,柱径0.27米,柱础高0.35米,墓顶长2.88米,宽2.00米。

 

碑文直书楷体,4行46字,字径约10厘米。碑文为“敕封孺人郑氏赐进士第文林郎云南道监察御史侍明 寿域 经筵官巡抚按直隶河南等处四山余公侧室孺人马氏”,“明”字已风化,根据残存的“月”字推断为“明”,其余各字清晰、完整,两旁次间碑文风化较甚,右次间碑文多处剥落,难以辨识。墓门稍间为砖墙,呈格扇门形。

 

石马高1.58米,长2.20米,宽0.50米,距墓门10.40米。石虎高1.10米,长1.40米,宽0.40米。石羊高0.78米,长1.25米,宽0.40米。

Longmen Tower (including Yusi Mountain Tomb)

The fifth batch of Zhejiang provincial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

延伸阅读: